【衢州学院商学院闪耀的星星小队9月24日讯】(通讯员:徐文慧) 近年来,衢州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大力实施“两山”转化行动,聚焦县城生态资源转化通道窄、效率低、效益差等关键问题,切合了“两山”理念,组建“两山银行”,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,有效打开了生态资源高效转化的便捷通道,衢州是“两山”理念方面实施较为完善有效的市区,我们便决定前去了解现状,深入分析其中机理。
首先,我们团队前往了常山,初到时,我就被其宏大的外观所吸引,再进入,又敬佩于和谐又热情的氛围。导员姐姐首先带领我们观看了关于“两山银行”发展的宣传片,一帧帧的画面解说,回答了沉积在我心中已久的疑问,原来“两山银行”是通过搭建“生态云脑”平台,将各类分散的资源聚集,组建区域内资源集聚、资产交易、信用担保、招商对接、农业投资和生态补偿六大平台,让“沉睡”的资源化为资产、资金、资本。
随后的时间,团队成员又去往了江山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,参观“两山银行”展厅,参观李坪村红糖制作体验中心及甘蔗种植示范基地。我们团队在不断的“提问——解答——提问”过程中,认识到了“两山银行”的初心是为了解决低效闲置、支农无奈、增收乏力、招商开发的困惑。
在随后的龙游、开化、柯城、衢江之行中,本团队发现尽管“两山银行”在促进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取得了不错的成效,但仍然存在些许问题与难点。
第一,其前期投入较大,本身的盈利性则较小,变现存在困难。生态资源从存储、运营到盈利的周期较长,资金平衡存在压力导致身为国企的“两山银行”产生了业务可持续性的担忧,但由于农业的固有特点,产生此类问题是不可避免的。
第二,招商困难。“两山银行”收储实际产生经济价值的生态资源并不丰富,被重金包装的生态资源并不能吸引到很好的商业资源,不能保证收储村民的资源产生经济效益,并且大量生态资源布局分散,有招商资本对接时因基础设施不配套等因素,造成政策处理难度大、周期长,项目往往不能顺利落地。
第三,人口流失严重。调研发现,许多村民将自己拥有的资源交给“两山银行”后,便到村外打拼,导致年轻劳动力占比少,支撑困难。
第四,村民就业增收难。农业资源存在季节性、时效性的问题,产业为控制成本不能持续保证村民的就业机会;且大部分村集体或资源权属人无法合理盘活利用,拥有渠道对接资本开发运营的不多,很难从生态资源资产的转化利用中获取收益,有些村民只想坐收分红的想法致使就业增收困难,“守着金饭碗讨饭吃”的现象比较普遍。
第五,项目收入对生态资源反哺难。多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完善,产业设施不足,不能满足物质文化需求。“两山银行”运行机制被局限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,对于金山银山补偿绿水青山的生态反哺路径较为困难。
最后,宣传推广力度不够。衢州市山村众多,较为分散,对于“两山银行”的宣传推广主要依靠由上而下的领导干部带动,村民接受较为被动。调研发现,部分涉及地区的村民难以理解这其中的运行原理,大部分都对“两山银行”这一概念模糊不清,导致措施落实的困难。
这次常山之行,为本团队提供了一个能够接触社会的经历,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,我们得到的是慢慢的收获和成长。深刻地感受到了“两山”理念在未来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景中存在着巨大的潜力。我们相信,“两山银行”在未来会做的越来越好,作为青年大学生,我们也要为共同富裕贡献青春之力!